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哪些程序?
栏目: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08
国家标准(GB),是指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标准化法》制定并批准发布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广泛适用性的特点。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严谨、规范、开放、协商一致的过程,从需求识别到发布实施,环环相扣,旨在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民主性、适用性和权威性。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底线要求,保障基本安全和公共利益;推荐性国家标准则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这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和严格的制定程序,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规则基础。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哪些程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参编,编制,起草,标准立项,研制及参与制修订,中标智研(深圳),国标,行标,团标,中标智研,中标智研(深圳)标准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标准验证及检测,研制,参与制修订,

国家标准(GB),是指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标准化法》制定并批准发布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广泛适用性的特点。

其核心内涵包括:

1、制定主体法定:唯有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有权组织制定和发布国家标准。

2、适用范围全国:效力覆盖国内全境(特定领域标准可能指明适用范围)。

3、类型明确:

① 强制性国家标准(GB):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所制定。必须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例如:食品安全标准、电气安全标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② 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在基础通用、与强制性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方面制定的标准。国家鼓励采用,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一旦被法律法规引用、合同约定或企业自我声明采用,则必须执行。例如:术语标准、方法标准、通用管理标准。

4、内容聚焦:规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如产品性能、试验方法、安全、卫生、环保)和管理要求

5、目标导向:旨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技进步,保障安全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市场秩序,便利国际贸易。

国家标准的制定遵循严格、公开、透明的原则,主要程序依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法规执行,通常包含以下关键阶段:

1、预研阶段:

需求识别:基于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社会关注(如安全、环保热点)、国际标准发展以及各方(行业、企业、消费者、技术机构)提出的建议,识别标准化需求。

项目预研:对需求进行初步评估,研究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范围、技术成熟度、与现有标准的关系、国际标准转化可能性等。形成预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2、立项阶段:

提案征集与提交: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均可提出国家标准立项建议(项目建议书)。

提案评估与公示: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技术委员会、专业机构)对收到的立项建议进行汇总、评估和协调。重点评估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适用范围、协调性等。

征求意见:将拟立项计划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常不少于30天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立项决定:根据评估结果和征求意见反馈,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式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3、起草阶段:

组建起草工作组: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组建起草工作组。工作组应具有代表性和专业性,包括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公共利益方(如科研、检测、认证、监管)等方面的专家。

起草标准草案:工作组进行技术研究、试验验证、数据收集分析,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编制说明应阐述任务来源、制定原则、主要技术内容依据、重大分歧意见处理、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比情况等。

4、征求意见阶段:

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将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少于60日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同时,会定向发送给相关的技术委员会、管理机构、重要利益相关方等。

意见处理:起草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所有反馈意见。对采纳与否需逐条说明理由,形成意见汇总处理表。根据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形成标准草案(送审稿)及修改说明。

5、审查阶段:

技术审查:负责项目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组织专家对标准草案(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形式通常为会议审查(必要时可函审)。审查内容涵盖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协调性以及与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

投票表决:审查会议需有全体委员(或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有效。标准草案(送审稿)需获得参加审查会议委员(或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票方可通过。审查结论(会议纪要)应反映审查过程、主要修改意见和处理情况、投票结果等。

6、批准发布阶段:

报批材料准备:起草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形成标准草案(报批稿),连同所有必备文件(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审查会议纪要、标准申报单、采标情况说明等)报送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

形式审核: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报批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程序符合性进行审核。

批准发布:审核通过后,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发布公告中明确标准的编号、名称、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通常实施日期在发布日期之后,留出实施准备期)。强制性国家标准由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

7、出版与信息公开:

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文本由官方指定出版机构正式出版发行。

国家标准相关信息(编号、名称、摘要、状态等)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公开,方便公众查询。

8、复审阶段:

定期复审:国家标准实施后,负责日常管理的技术委员会或归口单位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通常周期不超过5年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提出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建议。

确认、修订或废止: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复审结论,公告国家标准继续有效,下达修订计划,或公告废止该标准。

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严谨、规范、开放、协商一致的过程,从需求识别到发布实施,环环相扣,旨在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民主性、适用性和权威性。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底线要求,保障基本安全和公共利益;推荐性国家标准则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这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和严格的制定程序,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规则基础。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参编,编制,起草,标准立项,研制及参与制修订,中标智研(深圳),国标,行标,团标,中标智研,中标智研(深圳)标准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标准验证及检测,研制,参与制修订,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图片、字体,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


下一篇:没有了!
公众号
立即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