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构成新型标准体系。简单来说:团体标准是由行业协会等组织牵头,联合行业内相关企业、机构等共同制定的、反映行业先进水平或满足特定需求的“行业约定”或“最佳实践指南”,供大家自愿采用。
其核心定义如下:
1、制定主体: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制定。这些社会团体通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组织,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2、制定目的与范围: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为目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其范围主要聚焦于:
填补空白: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现有标准无法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需求的领域。
引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满足特定需求:针对特定行业、区域或产业链的共性技术要求、产品或服务质量规范、管理要求等。
3、属性:
市场自主制定:团体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区别于由政府主导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自愿采用:团体标准由社会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按照社会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不具有强制性(除非被法律法规引用或合同约定)。
快速响应:相较于政府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周期通常更短,更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
4、法律地位: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在合同约定、质量承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招投标等活动中,可以作为技术依据。
这里的“申请”通常指向相关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学会等)提出立项建议,由该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进行决策和推进。
主要流程如下:
前期准备与需求确认:
识别需求:企业、机构或个人识别到市场或行业存在标准空白、现有标准不适用、或需要更高技术要求的标准。
初步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潜在参与方(利益相关方)。
联系社会团体:确定负责该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合适社会团体(如XX行业协会、XX学会)。了解该团体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和具体申报要求。
提交立项申请:
填写立项申请书:按照目标社会团体的要求,填写《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标准项目名称。
目的、意义及必要性(重点说明填补空白、满足创新需求、解决行业问题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概述。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情况(对比分析)。
主要起草单位及参与单位建议。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预期效果。
经费预算与来源(如有)。
计划进度安排。
提交材料:将填写好的立项申请书及相关支撑材料(如调研报告、可行性分析等)提交给社会团体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如标委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立项评估与审查:
形式审查:社会团体标准化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完整性、规范性审查。
技术审查:组织相关专家(可能来自成员单位、科研院所等)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协调性(与现有国标、行标、地标及其他团标的关系)、以及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征求意见(可选):有时会在成员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就立项建议公开征求意见。
立项决策:社会团体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如标委会)或授权机构根据审查意见和反馈,投票决定是否批准立项。批准后,正式下达立项通知。
组建起草工作组:
经批准立项后,社会团体牵头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主要发起单位、潜在用户单位、科研机构、检测认证机构等相关方代表和技术专家。
明确工作组组长、成员分工和起草计划。
标准起草与内部讨论:
起草工作组负责编写标准草案及其编制说明(阐述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重大分歧处理等)。
工作组内部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和完善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
起草工作组形成相对成熟的征求意见稿后,由社会团体通过其官方网站、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等渠道,面向全体成员单位和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期一般不少于30天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起草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所有反馈意见,形成《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并对标准文本进行相应修改,形成送审稿。
技术审查:
社会团体标准化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查会(或函审)。审查专家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不能仅为起草组成员。
审查重点: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协调性以及文本编写的规范性。
起草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形成报批稿。审查通常需获得专家组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批准与发布:
将报批稿、编制说明、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等材料提交给社会团体的标准化决策机构(如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批。
经批准后,由社会团体正式发布公告,明确标准的编号(格式通常为 T/[社会团体代号]-[年份])、名称、实施日期等。
备案与公开:
社会团体应在标准发布后30日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将标准文本及相关信息上传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备案和公开。这是团体标准获得社会认可和便于查询使用的重要步骤。
实施、推广与维护:
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单位负责标准的宣贯、推广和实施。
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反馈机制。
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或实施反馈,按照规定程序对标准进行复审(一般不超过5年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决定修订、废止或继续有效。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图片、字体,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