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是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团体”)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根据《标准化法》(2017年修订),团体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外的补充,团体标准具有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可快速响应技术创新和行业需求。
团体标准立项是指团体标准制定流程的第一步,即社会团体对拟制定的标准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确认其必要性、适用范围和技术方向,并正式批准启动标准编制工作。立项通过后,团体需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环节,最终发布并实施标准。
团体标准立项申请流程:
1、前期准备
需求调研:确认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分析行业痛点、技术空白或现有标准不足。
组建团队: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专家等成立标准起草组,明确职责分工。
拟定草案框架:初步规划标准名称、范围、主要内容及技术指标。
填写申请表:向所属社会团体提交《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内容包括:
1、标准名称、适用范围、制定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分析;
3、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
4、起草组组成及工作计划。
附加材料:可附上预研报告、专利声明(如涉及专利)等。
形式审查:团体标准化工作机构审核材料完整性。
专家评审:组织专家从以下方面评估:
必要性:是否填补标准空白或提升行业水平;
可行性:技术路线是否合理,资源是否充足;
合规性:是否与现行标准冲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结果公示:通过评审的项目在团体官网或公共平台公示(一般7-15天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征求社会意见。
公示无异议后,团体正式下达立项通知,明确标准编号、起草组及完成时限(通常为12-24个月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团体标准立项是标准制定流程的起点,需通过需求分析、材料提交、专家评审等环节。申请者需聚焦行业需求,联合多方资源,确保标准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市场价值。成功立项后,按计划完成编制工作,最终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